風沙刻痕里的精神密碼
信物名稱:
庫布其大基地勞保用品
信物年代:
2023年
信物印跡:
以腳步丈量戈壁沙漠
在風沙淬煉中詮釋新時代三峽精神
本網訊(徐強)一副鏡片滿布細紋的防風鏡、一頂絨面斑駁的防寒安全帽、一雙鞋底紋路近乎磨平的勞保靴,在三峽工程博物館安靜陳列。這些看起來平凡卻又飽經風沙侵蝕的勞保裝備,無聲詮釋著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以下簡稱“庫布其大基地”)建設者們征戰大漠、不懼挑戰,奮戰能源建設的精神密碼。
▲庫布其大基地勞保用品 攝影:熊傲
防風鏡:風沙漫卷中的“護目神器”
防風鏡片上蛛網狀的細微裂紋,是來自庫布其沙漠風沙的特殊“簽名”——在風速10米/秒的沙塵暴中,防風鏡頑強抵抗著砂礫每秒20次的撞擊。新能源(儲能)建設部副主任李磊佩戴這副防風鏡,跨越2個酷暑寒冬,歷經50多場沙塵天氣,完成了光伏一期和二期項目的建設。
2023年9月24日,光伏一期項目正值光伏組件安裝攻堅期。午后,大風紅色預警突至,項目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施工人員有序撤離至指定安全區。作為現場負責人,李磊帶著三名技術骨干完成設備錨固核查后,最后撤離施工區域?!霸O備的安全是施工進度和質量的基本保證,容不得一點大意馬虎?!崩罾谡f。
就在幾人撤離的途中,遮天蔽日的沙塵提前來襲,施工區能見度瞬間歸零。
“防風鏡被沙粒砸得噼啪響,臉像被砂紙迎面猛搓。幸好大家都戴著防風鏡,才勉強辨認出道路。”李磊回憶道。
就這樣,幾人頂風走了十多分鐘才離開施工區域。兩個小時后沙塵結束,李磊又帶領同事們率先沖進施工區,繼續投入到緊張的建設中去。
▲庫布其大基地光伏一期項目航拍 攝影:徐強
這樣的場景,只是庫布其大基地建設中的尋常一幕。庫布其沙漠年均大風天數多達30多天,建設者們在漫天風沙中,認真校準每一塊光伏板的傾斜角度,逐項核驗每一臺電器設備的安裝參數,高質量、精細化推進大基地建設。
防寒安全帽:極寒之地的溫暖防線
黑色高吸熱涂層能多捕獲17%的日照熱能,羊剪絨內襯+聚氨酯保溫層將體感溫度鎖定在零下5攝氏度以上——在冬季平均氣溫接近零下20攝氏度的庫布其沙漠,防寒安全帽為建設者們構筑了一座“微型暖艙”。
2024年12月,光伏二期項目進入并網前的最后沖刺階段。304個箱變、3000多個逆變器,大量電器設備需要完成調試,工作到凌晨成為了那段時間的常態。
午夜12點,沙漠的氣溫已驟降至零下25攝氏度,寒風裹挾細沙呼嘯而過,風聲如刀割裂寂靜。此時,在室外工作的新能源(儲能)建設部員工劉小銘所戴的防寒安全帽的帽檐,掛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霜。
“升壓站室外電氣設備首次帶電運行,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需要細心呵護。”談到極寒天氣下的夜班工作,劉小銘說,為了工程質量和進度,這項工作容不得半點猶豫。
防寒安全帽守護著建設者的溫暖,也見證了建設者奮斗的一個個瞬間。2024年12月,劉小銘和項目團隊歷經30天“白+黑”的分班連續施工,在呵氣凝霜的環境里完成全部電器設備的調試工作。光伏二期項目順利并網,而因為凍傷留在劉小銘雙頰的紅印至今仍未完全褪去。
她說,這是“庫布其大基地限定版腮紅”。
高幫勞保靴:流動沙丘中的生態足跡
靴筒內襯的防沙阻隔層,以0.5毫米間隙阻擋著砂礫的侵襲,靴底波浪紋抓地設計,將沙地行走效率提升40%——在庫布其沙漠,高幫勞保靴是建設者與流動沙丘博弈的終極防線。
2024年3月,光伏二期項目啟動場平前的生態踏勘工作?!皥鰠^內存在著部分草地,要保證施工期避開這些區域,生態查勘工作尤其重要。”光伏二期占地約3萬畝,約相當于2800個標準足球場。
新能源(儲能)建設部員工周旭介紹說,那段時間,他和同事們套上高幫勞保靴,在這片起伏的沙丘間,以日均步行十公里的工作強度,開始了一場“沙漠徒步之旅”。
“波浪紋靴底能減少沙地行走的下陷深度,提高行走效率,有了防沙阻隔層的保護就無需頻繁脫鞋倒沙子?!敝苄裾f,“有了勞保靴的‘助力’,查勘隊員每天能夠多走兩三公里。”
在周旭的筆記本上,詳細標注著光伏場區37處草地的坐標位置和大小范圍,這是查勘隊員半個月沙海徒步取得的珍貴成果。如今,光伏二期電站順利并網發電,成片的光伏板間,林草地的植被已開始泛出綠色。
防風鏡鏡片上的道道劃痕,防寒安全帽帽檐上凝結的冰霜,勞保靴靴底磨平的紋路——在庫布其沙漠,這些浸透風沙的防護裝備,銘刻著三峽人秉持“為我中華、志建三峽”的精神在狂沙漫卷中拓荒筑夢的堅韌足跡。
編輯:李雷 ?楊思恒 盧西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