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泛黃的電話簿
信物名稱:
三峽監理電話號碼簿
信物年代:
上世紀90年代
信物印跡:
見證了建設“水電典范、傳世精品”的初心和使命
本網訊(袁向南)三峽工程博物館里,陳列著一本泛黃的電話號碼簿,這是三峽工程建設時期監理人員的電話號碼簿,它見證了現場監理人員為打造精品工程付出的努力與汗水。
▲電話號碼薄
1994年12月14日,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一世紀工程匯聚了當時全中國的水電精英,建設、施工、監理、安全等各個部門同心協力,共同攻堅。
在建設三峽工程之前,中國尚未建設過如此規模的世界級水電工程。監理這項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和難題,亟需建立標準。
據三峽集團所屬三峽發展高級工程師翦健回憶,當時施工現場匯集了來自國內外的優秀同行,給三峽監理們提供了學習成長機會。
在現場安裝過程中,如果監理工作人員檢查出設備制造質量問題,就會立即反映給制造環節,查找原因并對后續工作進行改進。
“三峽工程建設期間的通訊不如現在方便,我們很難立馬找到負責人簽字、協調、溝通。我們當時就用電話簿,記下聯系方式,以便能夠及時聯系上相關負責人。”翦健回憶,當時他負責三峽左岸電站監造工作,靠著一本電話簿,逐一打電話聯系、協調,現場文件、資料嚴格按照工程建設基本程序開展,確保各環節簽字齊備、程序規范。
三峽工程全面建成后,三峽監理將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建管結合、無縫交接”管理模式,融入精品工程創建,并在后續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的工程建設中不斷傳承。
黨的十八大之后,白鶴灘水電站開工建設,進入工程準備期。2017年7月,主體工程全面開工建設,一批新面孔扎進了白鶴灘水電站建設現場監理工作中,新一代監理人員秉承“水電典范、傳世精品”的目標,從三峽工程監理前輩們手中接過了這把火炬。
▲三峽工程建設時期監理工作人員工作物品
曾參與白鶴灘工程建設的三峽監理楊如仙表示,當年有很多三峽工程的老監理來到了白鶴灘水電站施工現場,通過舉行講座、監理學習交流會等傳授了很多監理經驗,讓年輕監理得到充分學習。在工作中,這些前輩充分發揮“以老帶新”作用,點對點傳授,手把手教學。
“當年在白鶴灘水電站施工現場,網絡技術日趨成熟,我們和不同單位負責人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線上及時溝通。”楊如仙說道,施工影像資料也可以通過線上快速傳達。時代在發展,聯絡方式在變化,但三峽監理的細心與負責始終未變。
彈指十余年,白鶴灘水電站于2022年實現全面投產發電。監理部承監的百萬千瓦機組安裝、圓筒式尾水調壓井和地下洞室群等規模“世界第一”的項目均達到精品工程質量標準,泄洪洞襯砌混凝土外觀實現零缺陷,樹立了“鏡面混凝土”的行業新標桿,實現了建設“水電典范、傳世精品”的初心和使命。
曾經陪伴無數監理人員的電話號碼簿如今已泛黃陳舊,留下了時光的印記,也定格了他們在施工現場奮斗的青春歲月。
如今,這本電話號碼簿連同其它有關監理工作用品陳列在三峽工程博物館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三峽監理人砥礪前行。
編輯:任賢 盧西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