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扶貧征文丨“我就想回家當個老師”
本網訊(劉松)今年7月中旬,我隨三峽傳媒公司攝影組赴四川省昭覺縣開展“三峽新村”畫冊和專題片拍攝。
灑瓦洛爾村是三峽集團幫扶涼山彝區80個“三峽新村”之一,也是此次選中的拍攝點之一。灑瓦洛爾村位于四開鄉西南方,距昭覺縣城19公里,村里共有108戶68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207人。三峽集團在灑瓦洛爾村共投入383萬元,165萬元用于住房建設,助力灑瓦洛爾村在2017年實現了整村脫貧。
母親與小孩 攝影:劉松
“我們村現有10個本科生,9個專科生。馬海阿伍莫就是村里的一位大學生。”灑瓦洛爾村第一書記木色子且自豪地介紹說。第一書記口中的馬海阿伍莫,是一個高高瘦瘦、笑起來很有感染力的“95后”小姑娘。她現在是四川綿陽師范學院的大三學生,攻讀的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微笑的馬海阿伍莫 攝影:譚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阿伍莫今年遲遲沒有迎來開學,度過了她學生生涯以來最漫長的一個寒假。阿伍莫平實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在家的這段日子,通過網課來跟進學習,休息時間幫著父母做家務,還會抽出時間復習教師資格證考試。她說,打算備考昭覺縣初中數學科目教師。“我的家鄉是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扶下發展起來的,我想畢業后回到家鄉,幫助家鄉發展。”她清澈的眼睛里,閃著耀眼的光芒。
通過交流,我了解到阿伍莫的爸爸早年因為家里條件差,沒能上成大學,他極其好學,年輕時還在村里當過代課老師。對阿伍莫而言,爸爸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耳濡目染,阿伍莫從小就有一顆熱愛學習的心。
阿伍莫是家里的長女,她還有2個弟弟1個妹妹。在農村長大的她明白,照顧弟弟妹妹,幫助父母干農活,這些是她作為老大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有一次阿伍莫因為去上學和干農活起了沖突,便委屈地向爸爸媽媽哭訴,說自己想要上學讀書。從那以后,父母就很少讓她干農活了。阿伍莫一心撲在學習上,從小學習成績優秀的她,成了村里“別人家”的孩子。對阿伍莫而言,這既是壓力,也是激勵她繼續前行的動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阿伍莫順利地考上了大學,給弟弟妹妹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但對于阿伍莫并不富裕的家庭而言,上大學是一筆很大的開支。阿伍莫的爸爸說:“只要你想讀書,我砸鍋賣鐵都會支持你。”爸爸的話讓阿伍莫感動不已,也給了阿伍莫到大城市上學的信心。大學期間,阿伍莫經常會因為發音問題受到困擾,也會因為功課趕不上徹夜難眠,但她都很好地堅持下來了。
今年下半年,阿伍莫即將迎來她的大四,也將開始實習和準備畢業論文。阿伍莫告訴我,她沒有考研的打算,只想早點出來工作,幫助父母減輕家庭負擔。
我問過阿伍莫,“既然有機會出來,就沒想過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嗎?”阿伍莫淡淡地笑了一下,說:“出去讀書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家鄉有多落后。我的家鄉是你們這些人幫著發展起來的,你們都來了,我就更不能出去了。我就想回家當個老師,讓村里的小孩將來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她還提到,“每次寒暑假回家,碰上自己小時候的玩伴,她抱著小孩,我們聊著南轅北轍的話,心里總會很別扭。”她想做些事情,為將來的她們。
看著這樣的阿伍莫,我對自己的扶貧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原來我們不只是捐了一點物資,還傳遞了一種力量。它在悄然發展,必將綻放自己的光芒,照亮每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