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十五載,滿滿三峽情 ——三峽集團對口支援新疆皮山縣工作紀實
本網訊(喻清卿)三峽集團與新疆皮山縣,一個在長江之畔,一個在西北邊陲,相隔萬水千山。2005年,一根對口支援的紅線,拉近了企地萬里距離,從此一汩汩援疆的“清泉水”源源不斷從長江流向了皮山縣。
根據中央安排,自2005年起,三峽集團對口支援新疆皮山縣。15年來,三峽集團與皮山縣先后簽署5期對口支援框架協議,累計投入資金1.48億元、實施支援項目94個,先后委派掛職干部8批次21人次、援疆教師6人次,為皮山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動力和活力。
堅持援疆“志”“智”雙扶 促進邊疆和諧穩定
區域發展,教育為先。
皮山縣因學致貧、因貧失學輟學現象比較嚴重,人才非常短缺。多年來,三峽集團緊緊圍繞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總目標,在扶貧開發過程中,始終把教育扶貧擺在優先位置,通過“扶教育之貧”和“依靠教育扶貧”兩維著力,不斷探索輸血與造血、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的精準扶貧模式,15年來,累計投入教育幫扶資金5000余萬元、選派6名援疆教師赴皮山任教。
2018年,三峽集團與皮山縣政府簽訂教育援助框架協議,2018年至2020年每年投入資金1000萬元,專項實施教育扶貧項目,重點對皮山籍農牧民家庭大中專生進行教育資助,解決學生學習期間的學費、生活費、交通費,全方位幫助和鼓勵皮山縣大中專生接受高、中等教育,減少因學致貧、因學返貧、因貧失學輟學問題。該項目的實施,對皮山籍農牧民家庭孩子增加改變自我命運的“籌碼”,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通過支持現代化的教育,培養有學識、有文化、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新一代,引導農牧民群眾樹立發展、創新、奮斗的思想觀念,有利于從根本上實現當地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三峽集團資助皮山縣農牧民大學生助學金捐贈及發放儀式。攝影:喻清卿
項目實施以來,深受廣大農牧民群眾歡迎,極大地促進了更多農牧民子女進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既凝聚了民心,維護了社會穩定,也促進了脫貧攻堅。目前,該項目已經惠及4000多名皮山籍農牧民子女。
“等我以后長大了也要帶爸爸媽媽來看一看三峽!”13歲的維吾爾族女孩小艾站在三峽壩頂,被眼前雄壯深深吸引。為了幫助貧困地區青少年走出山區,近距離感受祖國發展成就,自2016年起,三峽集團連續舉辦“三峽娃娃行——宜昌水電夏令營”活動,邀請皮山縣30所學校的123名優秀學生代表,走出新疆,與來自三峽集團9個幫扶區域的600余名中小學生一起,第一次實地參觀了國之重器—三峽工程,切身感受到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激發了積極向上的內生動力,促進了民族融合。
五彩斑斕的教學樓前,成群結隊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游戲,愉快笑聲飄蕩久久飄蕩,2006年,三峽集團捐資308萬元修建皮山縣三峽幼兒園,讓更多的維族學前兒童有了快樂溫馨的“家”。
三峽集團在皮山縣捐資建設的三峽幼兒園。攝影:喻清卿
近年來,三峽集團還出資完成幼兒園擴建、皮山桑株鎮第一小學、皮山縣二中等學校的校舍維修、場地硬化等教育系統建設項目建設,通過發放“三峽助學金”的形式,完成1574名貧困學生資助,為皮山縣青少年提供了更好的受教育環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助力邊疆脫貧攻堅
基礎設施,百業之基。
三峽集團立足穩定脫貧的長期效應,先后無償援助3200余萬元用于解決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欠缺等問題,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皮山縣闊什塔格鄉卡熱蘇村和克依克其村降水稀少,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三峽集團在扶貧調研過程中發現,全村重灌溉和人飲用水僅依賴于卡熱蘇村上游發源的泉水,泉水露天流淌,沒有保護過濾措施,每逢天氣變化,水質渾濁,不能直接飲用,同時還存在動物污染及微生物、細菌滋生帶來的水質安全隱患。為了解決兩個貧困村的飲水難問題,三峽集團投資160萬元,通過新建水源工程來解決當地人畜飲水安全問題。
修劇院、建社區,種植生態經濟防護林、開發利用水資源。十多年間,三峽集團通過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皮山縣三峽影劇院。攝影:喻清卿
皮山縣新城建設始于2012年,經過多年發展,城市人口驟增,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突顯,尤其是新城區未形成規模的商業網點,居民在小區門口擺攤經商,嚴重影響了城市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2017年,三峽集團投資800萬元在皮山縣新城區建立現代化綜合商業廣場,一改過去零散落后、管理不規范的市場交易方式,利用集中化的規模優勢,促進農產品的高效流通,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明顯提升農牧民收入,加快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峽夜市(早市)大大方便了皮山居民生活。攝影:喻清卿
三峽集團十分關注皮山農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先后投入484萬元實施“電視入戶工程”,為皮山縣農牧民捐贈電視機6500臺,在民族地區傳播黨和國家政策、傳遞科技致富信息、淡化宗教氛圍起到了積極作用。
培育區域特色產業 增強經濟“造血”功能
產業扶貧,強基固本。
多年來,三峽集團始終堅持以產業為基礎,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不僅提供“輸血”幫扶,更注重產業“造血”幫扶,努力幫助皮山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發展優勢,筑牢脫貧根基。
三峽集團先后共選派8批21名掛職干部赴皮山縣擔任縣委副書記、副縣長。他們牢記三峽集團囑托,緊緊依托當地的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市場空間、環境容量,因地制宜決策產業扶貧方式和模式,先后援助皮山縣陸續編制了《皮山縣“十二五”規劃編制》、《皮山縣旅游業發展規劃》、《皮山縣精品林果產業化發展規劃項目》等多個發展綱領性文件,精準指導皮山縣產業發展。
畜牧業是皮山縣重要支柱產業,作為維吾爾族群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養羊業在畜牧產業生產中始終處于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位置。三峽集團心系牧區羊產業發展,通過掛職干部主動深入一線調研規劃羊產業項目規劃選址、畜禽屠宰場、環評、建設用地等情況,全力推進羊產業發展的硬件設施設備等建設工作,目前皮山羊產業棚圈建設項目已經基本完工,并高標準通過驗收;在皮山縣皮亞勒瑪鄉,三峽集團結合了當地養殖業的實際情況,實施黑羊購置項目,對貧困戶進行集中投放,項目實施后,帶動全鄉貧困戶實現快速增收,提高貧困群眾發展抵御自然災害產業項目的能力。同時,三峽集團還積極配合皮山縣產業發展規劃,實施高寒雪菊種植、駿棗種植、母羊引進、黑羊采購等一批產業幫扶項目和創業獎勵基金項目。
為加速皮山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步伐,實現皮山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自2006年起,三峽集團在皮山縣啟動三峽工業園區建設項目,先后援助3840萬元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為了將三峽工業園區打造成皮山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平臺,在加強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園區的知名度和綜合承載能力。經過三峽集團援疆干部的不懈努力,2010年底被評為和田地區第一個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已有69家企業落戶工業園區。
三峽集團在皮山投資建設了光伏電站。攝影:喻清卿
利用新疆地區豐富的光熱資源,三峽集團發揮主業優勢,積極推廣“新能源+”扶貧模式。三峽集團累計投資340萬元,用于皮山縣賽圖拉鎮獨立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效地改善當地能源結構,增優化電力系統電源結構,并減輕環保壓力。該項目的實施,是三峽集團依托皮山縣高原優勢資源,實施資源轉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優秀扶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