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故里,捕“天光”助“三農”—— 一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實踐行動
本網訊 銅川向北,即到宜君縣云夢鄉。山川毓秀、草豐林茂,一座入選第二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踐行動優秀案例的光伏電站坐落在丘陵之上。
視頻攝制:程林 馬冠樸 李時宇
這里就是三峽能源陜西銅川光伏領跑者項目(以下簡稱“銅川項目”)。視野范圍之內,藍色光伏板熠熠生輝,農業溫室大棚整齊劃一,在其之下,柴胡、黃芩等中草藥郁郁蔥蔥。滿眼藍綠,勾勒出一番別樣的鄉村振興圖景。
本文攝影:馬冠樸 程林 李時宇
“該項目最具推廣意義的創新之舉,是通過在溫室中建立數字化設施農業系統,初步實現‘光伏+物聯網’原型。此外,該項目對促進黃土高原的生態修復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同時可以創造大量就業崗位促進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官網指出。
“宜君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在銅川項目規劃之初,我們就將扶貧納入其中,創新開發模式,探索形成了‘光伏+農業+扶貧+旅游’四位一體模式。”銅川項目負責人趙紅偉說。
200多座高規格農業溫室大棚分布在光伏矩陣周邊的空地上,大棚里種植著高質量有機果蔬。記者走進一座大棚中,只見內部種植的是龍成2號軟棗獼猴桃。據了解,該獼猴桃正式上市后,畝產價值將達到3萬元左右,凈利潤較高,經濟效益顯著。
不光有獼猴桃,農業溫室大棚里還種植了草莓、圣女果、娃娃菜、辣椒、黃瓜等果蔬。“未來,咱們溫室大棚里種的這些有機水果和蔬菜將源源不斷地供應到銅川市以及周邊鄉鎮的市場上,方便老百姓隨時購買到高端品質的有機蔬菜和水果。”負責農業溫室大棚運維管理的銅川百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經理劉寶利告訴記者。
在農業溫室大棚內部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農業數字化應用成果頗具亮點。200多座大棚內全部應用了溫度和濕度實時監控裝置,溫度數據會實時傳送到手機軟件上,幫助工作人員分析溫室大棚里的環境條件。同時,大棚內地面敷設有自動灑水裝置,當大棚內溫度升高,自動灑水裝置將啟動灑水,既可以進行降溫,又可以進行農作物灌溉。大棚外的遮陽保溫篷布則通過定時控制裝置進行升起與降落,白天時全部敞開,到了夜晚就會自動關合,確保了溫室大棚內農作物在白天受到充足的日照,在夜間還可以保持恒溫狀態。
農業數字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必經之路。目前,銅川項目中農業溫室大棚的生態治理系統、數字化設施、數字智慧農業物聯網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升級改造工作。“三峽集團在我們這里建設的全部是數字化高科技大棚,后續還有200座大棚正在籌備中。”劉寶利說,“未來,這些數字化農業大棚將帶動形成種植標準化、加工精細化、營銷市場化的產業格局,咱們宜君縣本地的農業生產技術也將大規模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上去了,種植所得的收益就更多了,農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上面是光伏發電,邊上是溫室大棚,這樣不僅節約了土地資源,還得到了雙份收益。我們這個山區的村子能有現在的發展局面,全靠黨的好政策,靠三峽集團的大力支持!”云夢鄉劉家埝村黨支部書記石武對記者說。
銅川的自然環境適合中草藥材種植,在唐朝時期是“藥王”孫思邈行醫隱居的地方,被譽為“藥王故里”。銅川項目除了在光伏場區空余用地建設高規格農業溫室大棚以外,還在高支架光伏組件下方大面積種植柴胡、黃芩等中草藥材。
“這些種植的中草藥材一方面可以有效固定住土壤,預防水土流失,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光伏組件下方的‘閑置’土地進行種植,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擴大種植帶來的收益。”銅川項目綜合管理員靳榮可告訴記者。
目前,整個銅川項目場區內已種植的中草藥材面積達到7400多畝。“咱們這里的中草藥材3年收獲一次,像黃芩種了5000畝,每畝可以產400公斤左右的干品,產值在16000元左右,柴胡每畝可收約200公斤,產值最高可達21000元,預計中草藥種植所帶來的收益將達到上千萬元。”負責銅川項目中草藥種植工作的陜西佰益源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有限公司經理劉彬介紹說,“銅川項目整個場區內的中草藥材采用村集體合作社的模式進行經營,當地的老百姓將直接分享中草藥種植帶來的收益。”
在光伏場區的一處高地上,觀光平臺已經建成,周邊配套的民宿房屋也都已封頂。在不遠的將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將在銅川項目這片光伏農業大風景區,充分享受具有光伏特色的生態旅游體驗。
喬小榮是宜君縣云夢鄉劉家埝村的村民,一家七口人曾以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為生,她的丈夫、兒子和兒媳長年外出打工,她自己也經常需要打零工貼補家用。
2019年12月,銅川項目全容量并網運行,喬小榮報名參加了項目上的農業種植工作。上崗一年多,喬小榮購置了一輛嶄新的電動車,里里外外翻修了家,添置了不少新家具。“現在的日子好多了!上下班固定,每月能掙3000多塊錢,這可比我打零工收入高多了!”喬小榮笑著對記者說。
據了解,自項目建設以來,4個場區光伏電站周邊村落約1000多人參與了前期施工作業、后續場區除草、農業種植運維等工作。光伏組件、農業大棚拔地而起,撐起了當地百姓的“錢袋子”。
“現在村里不少村民掙著工資,拿著土地流轉費和光伏收益分配,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云夢鄉劉家埝村村民李大爺對記者說。
宜君縣云夢鄉鄉長張曉鋒表示:“三峽能源銅川光伏技術領跑者項目對云夢鄉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項目實施以來,依托光伏項目施工及農業種植,為當地群眾提供用工就業,有效推動了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統籌策劃:馬冠樸
文字:李時宇 馬冠樸 程林
編輯:李雷 楊思恒